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用高质量水利枢纽工程构建起鄱阳湖水生态 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

时间:2024-03-15 15:28   来源: 互联网    作者:司马尚  阅读量:18481   会员投稿

10月12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南昌召开。会议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鄱阳湖承纳江西境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来水,经湖口汇入长江,水位涨落受五河来水及长江水位的双重影响,具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自然特征,也因此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生态安全屏障。随着长江上游控制性工程相继建成,长江、鄱阳湖的江湖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长江干流同流量水位降低,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减弱,鄱阳湖秋冬季枯水频现并呈常态化,近来连续刷新历史极枯水位纪录,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鄱阳湖生态和民生。未来,长江上中游水文情势变化将长期存在,鄱阳湖枯水问题将进一步加剧,鄱阳湖生态功能将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考验。为系统治理改善鄱阳湖秋冬季枯水位现状,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经过多年的反复论证,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夯实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基石,加大力量投入,提升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效能,坚持人民至上,健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共享机制,加快构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

坚持人民至上 健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共享机制

坚持人民至上,抓住主要矛盾,确保打造共建共治共享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价值取向。鄱阳湖不仅承载着江西人民的幸福,也关系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人民的福祉。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必须坚持共建是基础,共治是关键,共享是根本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健全鄱阳湖水利工程共享机制,让其建设成为一项和谐共生的“幸福湖”工程。一是要完善能上能下的信息沟通机制。在信息公开制度方面,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定期公布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包括进度、质量、投资、环保等方面的信息,接受民众的监督和审核,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在沟通交流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线上线下齐发力,搭建民意沟通“快车道”,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参与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并且能够及时得到疑问的反馈,充分彰显人民主体的地位。二是要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通过协商民主达成共识,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各方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激发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工程效益评估中,要秉持客观严谨的态度,围绕“江湖两利”“和谐共生”的全新理念,科学研判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利弊,全力规避该工程建设以及后期的潜在风险,精准测算该工程建成后将带来的社会效益,让该工程最大力度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工程效益实现全民共享,彰显创造与共享相统一的理念,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坚持问题导向 把握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复杂性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当前鄱阳湖的现状,以及分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问题。一是鄱阳湖区的枯水时间提前、枯水历时延长、超低水位频现,且常态化呈现。据了解,自今年11月21日15时起,星子站水位9.99米,鄱阳湖退至低枯水位以下,此后鄱阳湖星子站水位持续下降,12月6日22时,星子站水位跌至7.99米,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291平方公里,容积9.25亿立方米,较今年最大面积、最大容积均萎缩近9成。自2022年6月下旬以来,鄱阳湖相继刷新进入枯水位、低枯水位、极枯水位历史最早记录,较有记录以来(1951~2021)平均出现时间分别提前92天、98天、115天;2022年9月23日降至7.10m,刷新鄱阳湖有纪录以来历史最低水位;2022年11月17日,星子站水位更是跌至6.46米,2023年7月20日11时,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退至11.99米,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干旱程度超乎想象。长期以来,这一现象已对湖区各市、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极端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湖区人民用水困难,影响农业发展,城镇居民供水出现困难,水安全难以保障;湖区水质恶化,各类用水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生态系统功能弱化;低水位阻碍航运、渔业发展。二是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果用力过猛,一旦建成运行便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改变长江与鄱阳湖自然关系,打破江湖关系的动态平衡,对鄱阳湖和长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需科学规划和权衡利弊,抓住主要矛盾,共抓大保护。(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张富成)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